煤矿透明地质研究所依托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组建,由乔元栋教授负责,联合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、北京瑞华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,共同突破传统地质保障技术难以满足煤矿智能化开采需求的难题,破解复杂地质条件下制约煤矿高效开发与安全开采的技术瓶颈,经学校层层筛选、答辩,于2025年9月批准成立。
煤矿透明地质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0名。学历结构:博士研究生7名,硕士研究生3名。职称结构:教授1名,副教授1名,高级工程师1名,讲师6名,助教1名。
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有:
(1)瞬变电磁精准探测技术研究
研究方向一: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条件,利用建模和一维反演等数据处理方法,提高煤矿采空积水位置探测的精度,为矿井生产和水害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撑。
(2)多源地质成果数据融合技术研究
研究方向二:数据标准化框架构建,建立煤矿地质数据的统一分类标准与管理体系,涵盖钻探、物探、化探、地质写实等多源数据,解决数据格式差异与语义冲突问题。
研究方向三:开发自动化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工具,实现非结构化数据(如地质图纸、报表)向结构化数据库的转化。
(3)水害隐蔽致灾要素的管理及动态预警技术研究
研究方向四:融合地质构造、水文地质及采掘扰动等多源数据,建立基于地层演化规律的水害致灾要素识别模型,解决隐伏断层、岩溶裂隙带、废弃老窑等隐蔽致灾要素的精准化探测及分析预警难题。
研究方向五:构建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动态台账管理系统,支持普查成果的实时更新与区域风险分级管理,在些基础上建立水害风险“一张图”管理平台,集成监测数据、治理方案与应急预案,支持多部门协同管控与信息共享。
(4)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
研究方向六:攻关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,实时数据采集与动态融合,集成随钻、随掘、随采动态监测数据,结合静态地质模型,开发动态修正算法,实现工作面地质条件的实时透明化。
2025年,研究所已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青年)1项,经费30万元;山西省创新能力支持项目1项;横向项目3项,经费13万元;发表论文4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