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5704测绘工程
测绘工程专业2023年以“085700资源与环境”一级学科招生,2024年以“085704测绘工程”专业领域招生。
本领域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2名,其中教授5名、副教授7名,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9名。近三年本领域指导教师取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,省部级项目14项,地方政府项目2项,校级项目7项,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9项,科研经费435万。本领域教师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的论文32篇,其中27篇SCI/SSCI,5篇北大核心。本领域教师近五年获得发明专利6项。
本领域建有“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应用”和“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恢复”2个大同市重点实验室;A1+同大创客中心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、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创新应用、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矿山安全开采与变形监测4个科研团队。经过多年发展,本领域形成了人工智能+、自然资源智能感知、矿山空间信息与沉陷控制、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等主要研究领域,在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及评价、地表变形监测、矿山安全开采、岩土体工程特性与灾害防治、地质构造和地震等研究方向有鲜明特色和优势。为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、防灾减灾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主要研究方向:
煤矿智能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:面向国家智能矿山建设战略需求,聚焦煤矿生产全流程智能化,研发具备环境感知、自主决策、协同作业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,突破煤岩识别、多模态导航、应急救援等核心技术,构建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一体化的煤矿机器人技术体系。
三维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建造研发方向:聚焦建筑与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,以3D 打印、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,构建全流程三维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建造协同体系。依托 UG、SOLIDWORK 等专业设计工具,实现从数字样机建模、虚拟装配验证到实体制造的一体化研发。通过数字化预研大幅降低传统建造的人力物力成本,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,技术应用覆盖现代建筑工程、工业产品智能制造、文物建筑修复等领域。
古建筑修复与数字化保护:结合建筑学、材料科学与测绘技术,研究古建筑结构损伤评估、修复材料选择、修复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,推动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;对古建筑进行高精度测绘与数字化建模,为古建筑的修复、保护和研究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;通过测绘与遥感技术监测文化遗产的保存状态,评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古建筑的影响,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。
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及评价:研究工程、城市空间多源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;研究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;研究地图制图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;研究大数据空间化理解与认知的智能机理。
矿山安全开采与沉陷控制:研究精密工程测量的技术方法研究和变形监测方法,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表及地下结构变形进行精确、实时的监测与预测,探索地表沉降与塌陷的控制理论与前沿技术,通过科学分析沉降塌陷的成因与机理,开发出高效、可靠的支护方案与控制策略,以有效减少开采活动对地表及地下结构的影响。
岩土体工程特性与灾害防治:研究煤矿智能化地质保障体系,探索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煤矿水害监测与预警方法;研究岩土体工程特性与灾害防治技术,开发地质灾害高精度监测与动态评估方法。
地质构造和地震:研究板块构造、盆地与造山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;研究地震地下流体活动的遥感监测技术,探索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形与地下流体运移的时空关系。